close

#129

又稱多動脈炎,或結節性動脈周圍炎,

是一種會累及中、小動脈的壞死性血管炎性疾病,

還可能合併其他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,今天我們就來了解:

『結節性多動脈炎』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~結節性多動脈炎~

一、症狀(圖一):

1.皮膚型

局限於皮膚,節結沿表淺動脈排列或不規則聚集在血管近,

呈玫瑰紅或正常膚色,可自由推動,節結周圍可發生壞死形成潰瘍,

可能為網狀青斑、紫癜、潰瘍..有時伴關節痛、肌痛

 

2.系統型

(1)腎臟:

蛋白尿、血尿,腎內小動脈廣泛受累時可引起嚴重腎功能損害。

高血壓會加重腎臟損害,尿毒症為主要死亡原因

 

(2)消化系統:

腹痛最常見,如為:

小動脈瘤破裂:會致消化道或腹腔出血

肝臟受損:膽囊、胰腺、肝臟的炎症和壞死

膽囊、胰臟受累:急性腫囊炎、急性胰腺炎

 

(3)心血管疾病:

心絞痛為主要症狀,嚴重會出現心肌梗塞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,

心力衰竭為主要死亡原因

 

(4)神經系統:

為最常發生部位,特徵為神經途徑疼痛、感覺異常,上下肢均可累及,也會影響運動功能。

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較少見,特徵為頭痛、癲癇、昏迷、精神錯亂、蛛網膜下腔出血

 

(5)骨骼系統:

常見肌肉、關節痛,以腓腸肌<1>痛常發生

 

(6)生殖系統:

睪丸、卵巢都可能受損,疼痛為主要特徵

圖1.png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二、診斷(圖二)(目前採美國風濕病學學會分類診斷標準)

1.體重降≧4kg

2.網狀青斑(四肢、軀幹)

3.睪丸痛或壓痛(非外傷引起)

4.肌痛、無力、下肢壓痛

5.多發性單神經或多神經炎

6.舒張壓≧90mmHg

7.血尿素氮≧40mg-dl或肌酐≧1.5mg/dl(非腎前因素)

8.血清HBV為陽性

9.動脈造影可見動脈瘤或血管閉塞

10.中小動脈壁活檢,見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

 

以上符合3條或以上,即可診斷確診

圖2.png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三、治療(圖三):

1.糖皮質激素<2>

治療首選藥物,可有效改善狀況、緩解病情

 

2.免疫抑制劑:

通常首選環磷醯胺與糖皮質激素聯合治療,用藥期間定期檢查血、尿液常規、腎功能

 

3.B肝病毒患者:

B型肝炎病毒有關患者,可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,盡量不使用環磷醯胺

 

4.血管擴張劑:

如出現血管閉塞病變,可使用阿斯匹靈,且積極控制血壓

 

5.免疫球蛋白、血漿置換:

免疫球蛋白:對重癥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,可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衝擊治療

血漿置換:可短期內清除血液中大量免疫複合物

 

不論是採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置換,都應同時使用糖皮脂激素及免疫抑制劑

圖3.PNG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不論急性或慢性,結節性多動脈炎不治療或不合理的治療,都是會致死的!

如有症狀,應及時診斷、及早用藥,將使存活率大大提升!

重大傷病卡持卡有效期限:永久★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<1>

腓腸肌:

小腿後面淺層的大塊肌肉,俗稱小腿肚

 

<2>

糖皮質激素:

學名為腎上腺皮質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郭士銘 的頭像
    郭士銘

    士銘的部落格

    郭士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