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#134

為最常見的血管炎之一,主要由外源性抗原引起,發病時可急可緩!

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重大傷病相關:

『過敏性血管炎』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過敏性血管炎~

一、發病原因(圖一)

1.藥物:

包括青黴素、阿斯匹靈等<---最常見過敏原

 

2.化學物質:

如殺蟲劑、石油製劑

 

3.體外蛋白、蛇毒血清等

 

二、症狀(圖一)

1.皮膚表現:

皮損多對稱,常分布於下肢、臀部,也會於上肢、胸背部。

皮膚主要變化為紫癜、蕁麻疹、丘疹、壞死性潰瘍

 

2.皮膚外表現:

關節:關節疼痛

內臟:侵犯肺臟時呼吸急促、咳血

消化道:腹痛、噁心、上消化道出血

中樞神經:頭痛、複視<1>

心臟:心律不整、心力衰竭

腎臟:水腫、血尿

圖1.PNG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三、診斷(圖二)

1.發病年齡>16

2.病前有服用藥物病史

3.可觸性紫癜

4.丘疹

5.皮膚小靜脈或動脈切片,

顯示血管內、外有嗜中性粒細胞浸潤

 

以上符合三項或以上,即可診斷過敏性血管炎

 

四、常見併發症(圖二)

1.消化道出血:

腸道黏膜受損

 

2.紫癜性腎炎:

腎臟損害,伴隨腎功能減退、慢性腎衰竭

 

3.過敏性紫癜:

腹痛、肝腎功能損害,腦血管炎、消化道出血

圖2.PNG

五、治療(圖三)

1.找出致敏感的藥物或化學物質

 

2.糖皮質激素

 

3.抗組織胺藥:

僅皮膚受累時,使用該藥物即可減輕過敏反應

 

4.碸類藥物:

缺點是療效慢、療程長,有一定的副作用

 

5.免疫抑制劑:

對糖皮質激素反應不佳時可使用

 

6.白細胞功能抑制劑:

秋水仙素,具一定免疫調節作用

 

7.抗生素:

常使用於合併感染的患者

 

8.非甾體抗炎藥<1>

主要針對發熱、關節疼痛患者

圖3.PNG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如治療得當,多數病人預後良好,

但若是不當治療,則反覆發作可經年累月!

故一旦發病,務必謹慎留意!

重大傷病卡持卡有效期限:永久★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<1>

複視:

一個物件看成兩個

 

<2>

非甾體抗炎藥:

解熱鎮痛抗癌藥,不含甾體結構(如腎上腺皮質激素),如阿斯匹靈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郭士銘 的頭像
    郭士銘

    士銘的部落格

    郭士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