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527
主要發生在嬰兒期,一旦發生則有可能在6歲前身故,
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罕見疾病:
『Alexander(亞歷山大)氏病』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~ Alexander(亞歷山大)氏病~
一、原因:
為腦白質營養不良疾病群之一,
當髓鞘<註1>無法維持住,神經傳導可能被中斷、逐漸退化,
進而使神經系統功能受損
二、症狀(圖一):
1.嬰兒期(最常見):
出生後2年內發病,有生理發育遲緩的狀況。
水腦、大頭症、腦積水、前額突出、肌肉共濟失調、癲癇
2.幼兒期:
2~13歲間發病,
嘔吐、吞嚥與說話困難、身體協調不佳、肌肉共濟失調、下肢痙攣、智力缺損、大頭症等
3.成人期:
延髓徵象<註2>、椎狀體路徑徵象<註3>、自主神經機能障礙、睡眠障礙、半邊癱瘓、抽搐、複視等
三、診斷(圖二):
以腦部磁振造影可見:
1.廣泛性大腦白質異常,尤以額葉範圍更明顯
2.腦室周圍、外圍核磁共振訊號改變
3.基底核、腦丘病變
4.腦幹病變,尤以延髓和中腦部位更明顯
5.以下一處以上區域顯影增強:
腦室及其周圍、額葉、視神經交叉、穹隆處、基底核<註4>、視丘、齒狀核<註5>、腦幹等部位
以上五種須符合四種
四、治療:
目前無特定治療方式,僅能以支持性療法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除了可用磁振造影診斷,
如家族曾有此疾病,產前也可以分子遺傳檢驗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<註1>
髓鞘:
是一種包覆在神經纖維上的脂肪覆蓋物,可以促使神經衝動快速傳遞
<註2>
延髓:
主要是舌頭萎縮、舌邊緣有鋸齒狀凹痕、上顎無力、顏面肌肉受侵犯
<註3>
椎狀體:
大腦皮質發出的下行纖維束,主要控制骨骼肌肉運動
<註4>
基底核:
大腦皮質底下一群運動神經核的統稱
<註5>
齒狀核:
中樞神經系統中具有齒狀末端的神經元或神經細胞的集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