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479
肚子痛為其常見症狀,所以非常容易被誤診為盲腸炎等疾病!
而皮膚受到陽光曝曬後會有產生水泡等現象。
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罕見疾病:
『紫質症』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~紫質症~
一、原因:
主因是血基質<註1>的前驅物-紫質,
因合成血基質的酵素缺陷使其體內
血基質生化合成過程的中間產物過多的堆積,
引發一連串症狀
二、症狀(圖一):
1.肚子痛:
為常見症狀,疼痛感由腹部傳至下背部或大腿內側,伴隨噁心嘔吐
2.尿液變色:
因紫質增加,尿液照光後會變成褐色狀
3.周邊神經:
周邊神經病變,主要運動神經受損,甚至癱瘓、呼吸衰竭
4.自律神經:
自律神經失調(如心跳變快、高血壓)
5.脫水:
也有低血鈉、電解質不平衡的現象
6.神經病變:
精神意識狀態改變、癲癇
三、常見類型(圖二):
1.急性間歇性紫質症:
為最嚴重的症狀,血球細胞或肝臟細胞內的酵素活性低於一般人50%,
一旦受外在刺激,會有腹痛、痙攣、肌無力、急性精神症狀、癲癇
2.遺傳性糞紫質症:
體內糞紫質原氧化酵素活性減少,造成其累積於肝臟中。
患者皮膚對光線敏感,易疲勞、肌肉無力、可能伴隨黃疸
3.異位型紫質症:
體染色顯性遺傳。
強光照射皮膚易脆龜裂、腐蝕、起水泡等急性發作
4.緩發性皮膚病變紫質症:
為最常見,過度飲酒為最重要因子。
對光敏感,曬到太陽的皮膚部位易脆龜裂、腐蝕、起水泡
5.血球合成性原紫質症:
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。
通常孩童時期即發病,皮膚照到陽光會發熱、搔癢、腫脹
四、診斷(圖三):
1.定性篩檢:
血漿掃描:
為最簡單快速的檢驗方式
螢光紅細胞:
有些紅血球在螢光顯微鏡下呈現紅色螢光,其可能來自血球中原紫質
赫氏檢驗:
大量試劑與少量尿液作用,避免尿膽原干擾
2.定量試驗:
藉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和高效能液相層析法
3.酵素測定
4.基因測試
五、治療:
1.支持性:
提供足夠熱量
2.症狀治療:
針對症狀給予藥物緩解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紫質症雖仍為難以治癒疾病,但近年已逐漸有改善急性發作藥物問世。
病患在平時應盡量避免陽光照射、及皮膚產生傷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<註1>
血基質:
結構為一種「鐵-紫質複合物」,功能為「含鐵的輔因子」,
又稱為原血紅素、血紅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