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#510

車禍事故當下,肇事者沒有下車查看受害者傷亡情形或留下來處理好現場,

就立即自行離開的犯罪行為。

今天我們就來了解:

『肇事逃逸』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肇事逃逸~

一、要件(圖一)

1.必須駕駛動力交通工具

2.必須肇事造成事故現場

3.不論輕傷、重傷、死亡,事故中必須導致人員傷亡

4.明知自己讓人受傷還不下車查看或下車卻沒處理好現場,直接離開

圖1.PNG

二、肇逃罰則(圖二)

公訴罪,只要檢察官發現犯罪事實並啟動偵查,

或當事人提起告訴或自訴,即無法撤告。

1.刑事責任:

致人傷害:

  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

致重傷或死亡:

  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

 

2.行政責任:

  輕則肇逃罰單、重則吊銷駕照(受傷)或不得再考(重傷、死亡)

 

3.民事責任:

  包含身體受損、財物受損、精神上痛苦等賠償

 

4.無人傷亡(僅財損)

除賠付對方財損,

未依規定處置:處罰鍰

逃逸:並吊扣駕照

 

若本車無任何過失且我方無人員傷亡,但對方有傷亡,

大法官解釋第777號創下新規則,雖不構成肇事逃逸,也會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第62條,處以罰鍰、吊扣或吊銷駕照

圖2.PNG

三、時效(圖三)

追訴權:

追訴權時效20年,

 

報警:

車禍發生6個月內,都可以報警提起告訴

所以有時雙方說沒事可離去,但事後對方反而報警提告肇事逃逸!

 

四、不知情:

構成肇事逃逸要件之一是「明知自己造成事故讓人受傷,還是逃離現場」,

因此若肇事人可以充分證明自己不知情,

就不算觸犯肇事逃逸罪。

 

五、保險:

我方肇事逃逸:

本車不賠、賠對方

 

我方酒駕:

都不賠

圖3.PNG
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現在處處都有攝像機、監視器,一旦發生擦撞如果當下息事,

也務必雙方簽下和解書,甚至留有溝通訊息,以免事後被告以逃逸而百口莫辯!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郭士銘 的頭像
    郭士銘

    士銘的部落格

    郭士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