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77
不論因為疾病、意外、自然,當生命即將走到盡頭,用怎樣的方式道別,也許這還仍舊是個禁忌的話題,但在近年來也逐漸被大眾所重視!
因為還是有宗教、輿論、道德…上的考量,政府遲遲無法通過安樂死的提案,但當生命產生不可逆的狀態、或即將走到盡頭,如何讓最後一哩路走得更有尊嚴?
醫療進步不是為了延長壽命,而是為了保障生活的品質跟生命的尊嚴
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相關的方式及議題:安樂死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~安樂死~
一、安樂死種類:
1.主動:
為病人注射藥物,使其無痛死去。如荷蘭、比利時、盧森堡…
2.被動:
病人清醒下移除維生機器,或病人不清醒下,家屬同意為病人著想移除維生機器。如英國、法國、西班牙、丹麥、中華民國<註1>…
3.協助:
醫生提供會致命的藥物量劑給予病人,而注射藥物則由病人來執行。
如瑞士、德國、澳洲…
二、流程:
1.至網站註冊登記會員
2.附上醫療紀錄、說明無法忍受病情原因<註2>
3.須由兩位醫師評估,其中至少一位是安寧醫療專業
4.…由病人自己執行最後步驟
整個過程大約需要3~4個月的評估時間
三、爭議、疑慮:
1.病患自主:精神狀態是否正常
2.痛苦定義:生理或心理無法承受痛苦的定義
3.道德方面:是否會無限上綱至失能、精神痛苦…等
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
為了寫這一篇,我參考了很多影片,在他們走最後一哩路的時候,最不捨的都是家人、摯友,但反觀當事人,都有一種安慰、終於解脫的豁達。
生命是神聖的,不應輕易放棄的;
但也如同死亡醫生所提到的:當對方為痛苦所侵蝕、每天只能依賴家人的盥洗、看到的永遠只有天花板、或僅能以眼睛示意自己的需求…。